微信扫码

  • 暂无联系客服
< >
网站首页 >媒体中心

从8个维度修复土壤,让土壤恢复肥沃,种出好产量!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461 更新时间:2021年12月10日08:50:30 打印此页 关闭

   土壤是作物生产之母,要让土壤发挥最大效用,就要要去了解自己耕作的土壤有哪些缺点或者限制作物生长的因素,再加以改善这些缺点和消除不利因素,使成为肥沃的土壤。从认识土壤到了解缺失因素,土壤修复从保育到增进土壤肥力,都是确保作物增产及品质的基础。

  其实,肥沃的土壤并不难求,只要用良好的土壤管理办法,都有希望把贫瘠的土壤改成肥沃的土壤。有了充分的土壤肥力,再加上选择适应该地区气候的作物及品种,运用良好的种植管理方法,要达到高产是不难做到的事情。以下是常见的8个维度的土壤污染问题,从问题的发生到如何诊断以及如何修复,分别说明如下:

一、土壤酸碱度不适合及土壤酸化现象

(一)、问题发生的原因:部分太酸(PH在5.0以下)或太碱(PH在7.5以上)的土壤,易使土壤中的植物养分转变为无效性,使作物不能适应,尤其土壤酸化在我们耕作中最为常见,其原因不外呼雨水大量淋洗及母质酸性、植物吸走大量正离子养分、不当的施用过多酸性肥料、及过量有机酸所致,加上土壤缓冲力不佳时,更易出现酸化现象。

(二)、诊断土壤酸碱度:常用酸碱度电极测定法及石蕊试纸颜色测定法。测定酸碱度时,应使土壤与水混合搅拌后测定,不应在土壤干燥下测定,因为测定土壤酸碱值是测定在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。

(三)、解决酸碱度不适的办法:

1、施用中和剂:酸土施用石灰等碱性质材(如农用石灰、白云粉等),中和土壤则应配合有机质施用。碱土施用酸性材质(如硫磺粉、稀硫酸等),中和土壤则不应过量,可采用逐年渐进中和的方式去改良。

2、施用有机质在酸土或碱土中,有助各种养分的有效性

3、紧急补充叶面施肥可暂时改善太酸或太碱的土壤性质,这是治标的方法,彻底改善土壤才是治本之道。

二、缺乏土壤有机质

(一)、问题发生的原因:在多雨高温及多湿的环境下,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,尤其是山坡地更是缺乏有机质,在我国,大部分地区土壤都是缺乏有机质的。当土壤中缺乏有机质的时候,农民施用化学肥料的量就会增加,造成浪费,甚至无法作物产量,反而使土壤病害增加并且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。要改变这种状况,必须从增加土壤有机质着手,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要特别注意土壤有机质的保护,因为土壤有机质的好处众多:

1、改善土壤物理特性:改良土壤团粒构造,使土壤松软,能促进通气及排水。

2、增加土壤保水能力。

3、缓慢释放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。

4、钳合微量营养元素可协助植物营养元素的溶解度。

5、增加土壤之缓冲能力,使土壤的酸碱反应缓和。

6、吸附及交换植物营养元素,提高肥料缓效性。

7、给土壤有益微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,使土壤微生物能抵抗大量病菌。

8、减少人为或天然的毒性物质及作用。

9、部分成分有助植物生长的功效。

10、能够减少土壤温度急剧变化的作用。

从上述可知,土壤要达到以上十点功效,就必须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。

(二)、诊断缺乏有机质的方法:除了让专业的农技部门分析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之外,也可以用肉眼观察,如土壤干燥后很硬,或颜色很红、很黄,没有团粒构造,这些都是缺乏有机质的特征。

(三)、解决缺乏有机质的办法:施用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来源,也可种植绿肥作物。在种植中要采用轮作,尤其以豆科轮作最利于增进土壤有机质。在管理上应增加覆膜的利用,减少土壤冲刷及表土流失,这也是保养土壤有机质的方法之一。近年来腐植酸及泥炭土的应用,对土壤有机质的增加稳定也很有帮助。

三、土壤物理性不良

(一)、问题的发生的原因:当土壤属于酸性又缺乏有机质,物理性就很差,团粒构造就需要改善,且保水力差,很容易干旱,干燥时特别坚硬,这是典型的贫瘠土壤。土壤质地太粗或太黏,也会构成问题土壤。太粗则保水差;太黏重的土则太密实,排水不良,引起根系生长不良。

(二)、诊断土壤物理性不良的方法:用手触摸分级,判断是否太黏或太砂;观察土壤孔隙度,是否太密实。以感觉触摸时,取少量土样,以水湿润后搓捏,呈砂砾感是砂土;很黏重,可搓捏成条的则含黏粒多。土壤的孔隙度、土块或团粒构造,很容易用肉眼观察。

(三)、解决土壤物理性之不良:

1、排水不良:地区性排水不良较经济的方法,是选择耐水作物或品种,或利用高畦栽培。排水系统可采用简便排水式或暗管排水方法,排水系统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排水效率及使用年限的经济效益。

2、土壤构造不良:土壤孔隙度或团粒构造不良,一般都通过增施有机质和与石灰相配合,如较碱性的土壤则只施有机质即可。土壤深层改良,可用深犁的方式,将深土疏松或深层施肥。

3、土壤太砂或太黏:除了选择能适应这种不良土壤的作物或品种外,可采用客土及施用有机质来改善这种不良的质地。

四、土壤营养分不平衡

(一) 问题发生的原因:不平衡或过量施用化学肥料,会造成营养元素间吸收的拮抗作用,无论大量、中量或微量元素都不能过量, 例如:氮过多作物易徒长,枝叶繁茂,易遭病害,不易开花或坐果等等。

(二)诊断养分的不平衡:土壤中营养不平衡不能用肉眼看出,但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来观察,或以植体化学分析配合土壤分析诊断也可得知。土壤也要定期分析诊断检查,就如人的身体检查一样重要,尤其是密集耕作系统,至少每三、四年需要诊断一次。

(三)解决土壤营养分不平衡之要领:

1、了解作物品种的特性:因为各种作物对土壤中的营养需求有差异,所以的先了解作物品种的需肥特性。在生长过程中,缺乏养分则以叶面补充。再进而改善土壤的本质,如酸碱不适的可以加以调整,使养分吸收平衡。如因某些养分过量不平衡所引起,则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去改良,可施用腐熟度较高的有机质(如各种堆肥、腐植泥炭土等),去吸附,减少过量的危害,使其控制达到平衡。

2、配合轮作系统:土壤营养不平衡,可利用不同轮作作物能吸收多量养分而减少土壤的危害,使达营养均衡的状态,再配合适当的施肥,就可改善土壤养分不平衡的缺失。

3、抗衡施肥:山坡地无法以水田轮作时,只靠雨水淋洗过多的营养是不现实的,除上述所提施用高腐熟度的有机质外,可以依过量的拮抗元素补救,如磷过量所引起的微量元素缺乏,即以深灌施肥或叶面施肥补充;如钾肥过量易引起缺镁,则采用硫酸镁或硅酸镁等镁肥的抗衡作用,以大量减少某种养分过多所引起的危害。

五、盐类及重金属累积的问题及污染

(一)问题的发生原因:污染及不当的灌溉水,或是化学肥料使用过多,都会引起土壤盐类及重金属累积。因为土壤有吸附的能力,长期日积月累的结果。

(二)诊断盐类及重金属污染之累积:最准确的是用化学分析测定所含盐类及重金属量。盐类的累积也可用肉眼观察,诊断时从晒干的表土,可观察到白色粉末或晶体状的盐类,盐类累积过多有白色物出现。

(三)解决盐类及重金属污染之累积:因密集耕种作物时,大量施用盐类肥料所引起的累积,可采用旱田水田轮作,水田耕作时可洗去大量的可溶性盐类;或选择较耐盐的作物,因作物的耐盐性有差异;施用有机质对洗盐类也有帮助,因有机质分解的有机酸,可增加盐的溶解度。重金属累积污染可加入有机质吸附,以稀释作用减少作物吸收;如严重污染则不应种植食用作物或饲料作物,要避免污染进入人类的食物链;如要种植则需慎选非食用植物,如林木植物、纤维特用作物等。

六、表土流失问题

(一)问题发生的原因:表土是历经长年自然改良的宝贵土壤,山坡地如表面植物保护缺乏时,优良的表土很薄,大多会被冲刷洗走,表土的流失同时伴随着肥料的流失。

(二)诊断表土流失:这是相当容易判断的,只要看在雨中流出的水,是否带有泥色或混浊,即可知表土是否流失。

(三)解决表土流失的办法:表土要有保护,可采用覆盖或草生栽培,尤其是以果园的草生栽培最为有效,而且雨季时不必除草,表面上看草生会吸收竞争部份施入的肥料,但吸入肥料经砍割覆盖或犁入后,肥分又回到土壤,对多年生果树的表土肥力,很有帮助,草生栽培又可使雨水深入土层,增加有机质、使土变松软、保肥性好,实为一举多的。

七、土壤病虫害问题

(一)问题发生的原因:引起土壤病虫害的因素很多,由于病菌大量繁殖或植物的耐病力降低,就易引起作物根系病害。土壤病害的发生与气候环境及灌溉水来源有密切关系;种苗的传染病菌也不应忽视,健康的育苗是很重要的。

(二)诊断土壤病虫害:要精确了解根系发生的病害,以鉴别病菌的种类,需要专门的鉴别方法。根系枯死的原因,可能是生物性或非生物性所引起,或互为因果关系。线虫的危害根系较易观察出来,在根上会有膨大凸起或瘤状的症状发生。

(三)解决土壤病虫害的办法:治疗土壤病虫害,包括化学药剂处理、物理处理(如高温)、生物处理等方法,另外可利用土壤改良剂,以化学、物理、生物性等不同方式改良土壤,使病虫害不易繁殖或增加作物抗性,而达到控制土壤病虫害的目的。例如施用有机质或生物菌肥使土壤改良,也可减少土壤病害发生,但应注意粪便类有机质,如未经腐熟,易致多种菌或虫的感染。

八、连作的土壤问题

(一)问题发生的原因:因连作引起问题土壤,一般不外乎在土壤物理性,化学性或生物性上发生问题,常见的是病菌或虫体孳生过多、有毒物质、盐类累积或养分不平衡所致。

(二)诊断连作问题:一种或同类作物连作次数后,发生生长不良,施肥并不能完全改善,常见如幼苗的枯萎及烂根。生长点或新叶不正常或不伸展的问题发生。

(三)解决连作的问题土壤:采取轮作,尤其旱田水田轮作最好。可施用有机质改善或种植绿肥,有机质吸附有毒物及分解有毒物质,并有制衡土壤有害微生物的功效,加上补充大量、中微量养分,可减少养分不平衡。也可采用施微生物菌肥。连作田常有大量的地上部或地下根部,这些残质也可能是问题的根源,因此,清除田间残质,可减少毒物质或病虫害的危害。

以上所见的八大问题,不是所有的土壤都会存在,因此,必须先了解土壤的特性,确定是哪里出了问题,然后解决问题,土壤的肥力自然会改观,有了健康的土壤,才会有健康的作物。只要勤于管理,保持土壤肥沃,作物高产就近在咫尺。

src=http___www.hnhbys.com_Upload_attached_image_20180310_20180310034334_46105.jpg&refer=http___www.hnhbys.jpg

上一条:土壤“八大怪”,你的有几“怪”?这几种改良方法最管用! 下一条: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!